[武穴人物] 武穴开国将军陈康中将的童年轶事

[复制链接]
查看5607 | 回复0 | 2023-11-17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穴开国将军陈康中将的童年轶事
文丨蓝翔

640.jpg

五和出生

太白湖边,有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名字叫菱角塘,其中有一个垸,名字叫陈闸下。1910年农历2月28日,一阵“哇哇,哇哇……”的婴儿啼哭声从一间破破烂烂的房屋中断断续续地传出来,那声音高一阵,低一阵,令人心碎,催人泪下。

添丁加口本来是一桩喜事,可是对于穷人家来说,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更是叫人忧愁。蹲在屋外墙根下抽着旱烟的屋主人陈天长愁眉不展,两眼迷茫地望着远处的天空,看着几只水鸟从天空飞过。

他想,要是自己也像这水鸟一样,长出一双翅膀,带着家人,离开这贫穷的鬼地方,飞到一个有吃、有住的地方,该多好啊……

“孩儿他爸,这又生了一个,你说咋办啊?”从房间里传来的微弱声音打断了陈天长的思绪,这是陈天长的妻子陈戴氏的声音。他收取旱烟杆,在墙角敲了几下,慢慢地站起来,紧皱的眉头略舒展开来,双眼露出坚定的眼神。

“我就不信连孩子都养不活。”他声音低沉,不知是说给自己听的,还是说给房间里的妻子听的。

他多么希望一家人健健康康、和和美美、顺顺利利地过日子啊!

“又是个男伢,他爸,给伢起个名字吧。”房间里又传出了妻子孱弱的声音。

这已经是第五个孩子了,叫什么名字呢?陈天长低着头,沉思着……

“五和?”对,就叫五和。“就叫五和吧。”陈天长面对房门说道。

说完,来到土灶旁,蹲下来,点燃起了柴火。



640.jpg


逃荒

陈闸下垸坐落在太白湖边,地势低洼,每年种下去的庄稼不知要被淹多少回。陈天长在湖边开荒种地,一家人起早摸黑,勤扒苦做,受苦受累,汗水不知流了多少。有时一年颗粒无收,一大家人只能忍饥挨饿,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1912年的雨季提前到来,三天三夜的瓢泼大雨使太白湖湖水猛涨。靠近湖边的菱角塘、刘陆溪、曹塘等几个村庄都是一片汪洋。有钱人家见势不妙,早就逃到县城里去了,穷苦百姓是死是活没有人关心,只得听天由命。

这天凌晨,天还没亮,陈天长决定一家八口人到花桥戴文义五和的外婆家去上水山,逃荒。陈戴氏背上背着刚满两岁的五和,怀里抱着还不到一岁的弟弟六顺,父亲挑着两床破棉被,带着四个哥哥,加入逃荒的队伍中。

泥泞的小路上,到处是逃荒的穷苦百姓。老人的叹息声、成年人的咒骂声、小孩的啼哭声和叫喊声响彻天空。

随着逃荒的队伍不知走了多久,又累又饿的陈戴氏想停下来歇会儿,却没看到丈夫和其他几个孩子,才知道因为人多拥挤走散了。可怜的陈戴氏那个时候包着小脚,背上背一个,怀里抱一个,该怎么办啊!

女子本弱,但为母则刚。作为母亲的陈戴氏没有哭泣、没有慌张,在路边找来一根木棍,拄着,一拐一拐地往前挪着……

背着五和、抱着弟弟六顺的陈戴氏,跟随着逃荒的队伍沿路乞讨,渡过长江,来到了江西九江。他们有时睡在草堆旁、有时睡在牛棚里,有时遇到好心的人家,讨来一碗照得人影的稀粥,母亲舍不得自己吃,都给了饿得哇哇哭的五和和弟弟六顺。

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抱着五和兄弟二人的母亲东躲西藏,终于来到一个大户人家的屋檐下避雨。看着冻得瑟瑟发抖、一天粒米未进的兄弟俩,母亲心如刀绞,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大门。

这家主人看到浑身湿透的母子三人,动了恻隐之心,把他们让进屋,带到厨房,烘烤湿透的衣服。过了一会儿,哥哥五和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憔悴的母亲,咽着口水,轻声的喊道:“妈---妈---”。

母亲看着瘦弱的五和,闻着锅里飘来的饭菜香味,知道小五和饿了。母亲用乞求的眼光望着胖胖的、五十多岁的主人,告诉主人自己是哪里人,为什么逃荒要饭。主人听完之后,盛了一碗青菜汤递给了母亲。母亲连忙道谢,接过碗,小心地喂给五和和弟弟喝。

也许是暖和了,又喝了一点菜汤,小五和又和往日一样,望着母亲,眨了眨大大的眼睛,露出了甜甜的笑脸。这家主人看着聪明可爱的小五和,想了一想,说:“你把这个孩子买给我吧,我看你们母子三人怪可怜的,就给你四块大洋,免得这个孩子受逃荒的苦。”

原来这家主人已经快六十了,还没有半个儿女,于是就动了这个心思。母亲抬头怔怔地望着他,又低头看了看小五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小五和好像听懂了这家主人的意思,惊恐地望了望他,又望着母亲,双手紧紧地抱着母亲。

“你也别急,今晚就住在这里,明天给我一个准信。”这家主人说完就走开了。

这天晚上,母子三人就住在柴房里。母亲紧紧地抱着小五和,好像害怕被别人抢走似的,整夜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懂事的小五和好像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眼巴巴地望着痛苦的母亲。

一夜未眠的母亲最终还是舍不得卖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天还没亮,母亲就抱着五和,背着六顺,悄悄地离开了这家大户人家的柴房,朝着家的方向,一路乞讨。



640.jpg


放牛娃

太白湖风光旖旎,美丽如画。广袤的湖面烟波浩渺,碧绿的湖水宛如翡翠,粼粼波光似无数颗闪烁的珍珠。湖边的沙滩、草地与湖中芦苇、荷花相映成趣,天空中飞翔的成群野鸭、天鹅与湖面时而跳跃的鱼儿相映生辉。每当淫雨霏霏,湖面细雨蒙蒙,雨幕像轻纱一般笼罩在湖面上,就像一幅诗意浓郁的泼墨丹青。

生在太白湖边的陈五和在饱一顿饿一顿中逐渐长大,由于营养不良,五和长得又黑又瘦,个子也不高,但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为了填饱肚子,七岁的五和被父亲送到本村地主家放牛。

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要割两筐猪草送到地主家,然后放牛。他放的是一条强壮凶悍的大水牛,一般的大人都奈何不了它,但小五和却把它训得乖乖的。

一起与五和放牛的还有同垸的洪发、细女、狗儿、大牛和其他小伙伴。他们一起来到湖边,牛在湖边的草地尽情吃着青草,小伙伴们来到沙滩玩游戏。他们玩的最多的游戏是摔跤。五和虽然不是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但是他们都服从五和的安排。五和把所有的小伙伴分成两个人一组,又把每组的胜利者再分组,最后总要比出第一名、第二名。别看五和个子没有他们高,也没有他们胖,但每次摔跤比赛都是五和第一名,因为五和灵活、心眼巧,并且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

夏天到了,天气也炎热了起来。地主没有一点同情心,牛如果没吃饱,五和是不敢牵回家的,否则地主婆对他不是打就是骂,而且连一口水都别想喝。

夏天的中午,艳阳高照,赤脚走在湖边的沙滩上,就像走在炭火上一样,烫得难受。

五和、洪发、细女、狗儿和大牛这些小伙伴们,在放牛的时候,就整天泡在太白湖里。他们好像一群鱼,在湖里钻上钻下、蹦蹦跳跳。狗爬、仰浮、立浮、潜水,他们样样都会。五和的潜水和仰浮的本领最高,一个猛子扎下去,能潜到十米以外。游累了,就仰浮在水面上,脸朝着天,把肚皮露出水面。有时还摘下一片荷叶,盖在脸上,挡住刺眼的阳光,静静地平躺着,令其他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一天中午,也许是五和累了,他一个人躺在树荫下不知不觉睡着了,大水牛偷吃了地主家的庄稼。不知道什么原因地主知道了,地主拿着一根碗口粗的木棍气势汹汹地跑来,看到五和竟然树荫下睡大觉,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高高地举起木棍,眼看就要打下去,迷迷糊糊的五和好像眼前有一道影子飞过来,他一个激灵,睁开眼迅速向旁边翻滚过去。地主由于用力过猛,向前一个趔趄,趴倒在地上。

这时已完全清醒的五和看到地主趴在地上,动弹不得,哈哈大笑起来。地主艰难地爬起来,看着站在旁边哈哈大笑的五和,气愤至极,也顾不得抹掉脸上粘的沙土,又举起木棍打将过来。五和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地主在后面紧追不舍,嘴里还大声骂着脏话。

眼看越追越近,这时正准备牵牛回家的洪发看到这一幕,手指着湖的方向,大声喊道:“快!快!----”五和马上心领神会,朝着太白湖跑去,跑到湖边,纵身一跃,一个猛子扎进湖里,不见了。

上气不接下气的地主跑到湖边,拄着木棍望着平静的湖面发呆。

过了好一会儿,忽然远处的水面上露出了一个小脑袋。五和像小鸭子一样抖了抖头上的水,用手抹了抹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站在岸边气喘吁吁的地主,哈哈大笑,用手指着地主,大声喊道:“下来呀,下来呀。”



640.jpg


红色少年

放了三年牛的五和逐渐长大了,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五和不再给地主放牛了,每天和父亲一起早出晚归,侍弄从地主家租来的几亩田地。可是,一年到头,交完地租,剩下的还不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总要交给从不下地干活的地主呢?”五和总是在心里想着,可就是找不到答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稍大点的五和只要有空,就到船上帮工,有时帮忙捕鱼,有时外出运货,靠打短工贴补家用。他远处到过黄梅、九江,近处到过向垸、郑公塔,常常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上下船和摇橹的本领。他不用船板,踩着缆绳就可以飞快地上下船,年长的船工们都称赞不已,都说他是梁山好汉“浪里白条”张顺再世。

穷苦百姓在度日如年中迎来了1925年,已经是14岁少年的五和暗中发现或深夜或下雨天,有陌生人偷偷地走村串户,召集垸里的年轻后生聚在一起,好像要干什么大事。

一天深夜,五和又发现一个陌生人悄悄地召集了垸里的后生。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来到这家窗户下偷听他们谈话。只听到有一个人小声说:“我们为什么累死累活却还填不饱肚子,养不活老婆孩子,都是被那些地主老财剥削走了,我们要团结起来,推翻这些地主老财,我们才有好日子过……”。听到这里,五和突然明白了,“对,剥削,就是这些地主老财压得我们没法活了。”困扰五和这么多年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

他收回心思,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着……

1926年,刘陆溪成立了黄(梅)广(济)边第一个红色党支部,这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随着北伐军的到来,广济县革命斗争有了迅猛的发展,花桥地区的蓝杰、刘陆溪、菱角塘、戴文义等村相继建立农民协会,组织赤卫队,成立苏维埃人民政府。五和所在的花轿地区属于复盛区苏维埃人民政府,在苏维埃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村轰轰烈烈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运动。穷苦百姓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他们个个扬眉吐气、喜笑颜开。

五和找到村赤卫队队长,要求加入赤卫队。赤卫队陈队长摸着他的小平头,微笑着说:“你太小了,还不够加入赤卫队的条件。”五和争辩着说:“我已经不小了,可以加入你们了。”

陈队长不答应,五和就赖着不走。陈队长禁不住五和的软磨硬泡,他是看着五和从小长大的,知道五和聪明能干、机智灵巧。

他想了想,严肃地对五和说:“好吧,我交给你一项重要的任务,你把全村像你一样大的小朋友组织起来,成立儿童团,你当儿童团团长,每天在我们村各个路口站岗放哨,怎么样?”五和想了想,满口答应。陈队长又向他讲了站岗放哨的重要性,交代站岗放哨的具体做法,五和这才高兴地离开。

从此,五和就带领洪发、细女、狗儿、大牛,还有他的弟弟六顺等十几个年龄和他差不多的伙伴,拿着红缨枪,每天在进出村的各个路口站岗放哨,查看过路行人的路条。他逢人就问,毫不马虎,绝不放过一个没有路条的行人。

一天中午,五和检查完其他几个哨卡后,顾不上吃饭,冒着酷暑又来到村最西边的一个哨卡。

这时,只见一个二十多岁、头戴一顶破草帽的农民模样的男人,从西往东急匆匆地走来。

五和小声地对站岗的大牛说:“这个人神色匆匆忙忙,注意盘查。”

来人走近了,五和端起红缨枪,大声问:“站住,有路条吗?”

“啊,小朋友们,你们辛苦了,我从花官桥那边过来,到你们村找陈队长。因为走得急,忘记带路条了,你们让我过去吧。”来人微笑着回答。

这个人说话的态度谦和,举止也还文明,看样子不像是一个坏人。

“该不该让他过去呢?”五和正在左右为难时,想起了陈队长的再三叮嘱,“站岗要坚持原则,若放走了一个坏人,会给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也许是人头落地的问题。敌人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他们很狡猾,会用许多甜言蜜语欺骗你们,你们千万不能上当。一定要有路条才能放行。不然,就把他请到村里来,绝不能放跑他。”

五和想到这里,就对来人说:“你没有路条是不能通行的。现在只有由我带你到村里去。你不是要找陈队长吗?你要是认出哪个是陈队长,陈队长也能认出你来,你就是好人。你要是撒谎,就该你倒霉了。你敢去吗?”说完,他死死盯住对方的眼睛。

“好,你带我去吧。”对方笑着,满口答应。

五和用布条蒙上这个人的眼睛,把他带到了陈队长开会的地方。

陈队长觉得这人好眼熟,就急忙上前去解开蒙住对方眼睛的布条。“哟,戴队长!”

陈队长一解开布条就认出了是谁,他惊叫了一声,接着深表歉意地说:“误会,误会,完全是误会!还请戴队长多多包涵,多多批评……”噢,原来此人是花桥戴文义观音寨游击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戴凯华。

戴队长揉了揉眼睛,说:“我为什么要批评呢?我要表扬他们。要是大家都能像他们这样认真负责,革命那就好干了,敌人也就无处可藏了!”

戴队长说完,开怀大笑。笑罢,他转身问五和:“你叫什么名字呀?”五和连忙告诉他自己的名字。

“你很不错,纪律性强,警惕性高,是一名很出色的儿童团员,是一名优秀的红色少年,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戴队长连连夸赞他。

五和的脸红了,得了表扬,很不好意思。他低着头走了,又重新和大牛一起,在大路边站岗放哨。

由于五和机智勇敢、头脑灵活,做事认真负责,不久就加入了本村的农民赤卫队。

1930年,红8军第4、5纵队来到广济,攻打县城、六村,都取得了胜利。六月中旬,部队转移到花桥干华垸休整。五和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带领同垸的洪发、细女和狗儿一起来到干华报名参加了红军,后来改名叫陈康,从此,开启了他戎马倥偬的光辉历程。他的弟弟陈六顺此时在戴文义村的外婆家,同年八月中旬,红军队伍经过戴文义村时,陈六顺也参加了红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136

主题

4

回帖

435

积分

初中一年级

积分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