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义门陈的故事 陈用烈老爹病卧在床将近一个多月了。回想自己的曾祖知琉公自江州分析到广济庄,徙居官桥开基创业,已越四世,转眼间,又百余年了。 如今,自己四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了,好日子就在眼前,唉,岁月不饶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现在,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思前想后,老人不禁潸然泪下,感慨良多。 “四龙”守广济 唐天宝元年(742年)时,改州县制为郡县制,叫了一百多年的永宁县,如今称广济县了。 一百年峥嵘岁月,一年百栉风沐雨。从始祖知琉,到二世祖道公,再到三世念道,一幕幕往事在眼前浮现,用烈爹老泪纵横。他吃力地翻过身躯,喃喃地对老伴蔡氏说:“你把四个儿子都喊来吧,俺有话对他说啊。” “琦儿,璋儿一个在花官桥的太东乡,一个在县城梅川,他们距这都七八十里,要赶到的话,估计也要到日落时分吧。” 那时的广济县东与黄梅毗邻,西北与蕲春接壤,西南与阳新隔江相望,南与江西瑞昌、九江以长江为界。 用烈爹的四个儿子也都年过半百了,且分居在广济县的各个地方。 大儿子陈友琦,就住在花官桥(今花桥镇)的东北部的太东乡梅陂里,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千一,次子千二,三子千四,四子千六。太东乡是丘陵地区,西靠观音寨,南临浩瀚的太白湖,东接黄梅,北连梅川,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二儿子友璋家族则居住在梅川一带,梅川位于广济的北部,这里从宋绍兴五年(1135年)开始,一直是县治的地方,也是禅宗四祖道信的诞生地。它紧连蕲春,历史上广济属地多次被变改,大法寺、四望、梅川等地及大金、余川的一部分,曾属蕲春管辖,归属江夏郡。而武穴、石佛寺、龙坪、万丈湖又属寻阳管辖,归属庐江郡。历史上的梅川一直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驿站,也是东西交往的重要重镇。 只有友亮和友珪两兄弟居住在官桥附近,距父母亲的家最近。官桥也叫南溪,这里面临刊江,溯江而上是田家镇,下游则是九江,背倚武山湖,由于该地区分汊水系众多,形成扇形冲击区,既水陆交通极为便畅,又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世代子民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优良环境。 掌灯时分,四个儿子都匆匆赶回了,来不及休息片刻,就齐刷刷地跪在父亲床前,望着脸色腊黄,奄奄一息的父亲,儿孙们的心情极为沉重。 “儿呀,俺今天唤你回家,有几句要说,……” “一是祖上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传统,你们不能丢。 “二是真良家、义门世家、天下第一家的家风,你们不能忘。 “三是你们都长大了,分居各地,要和睦异族,庇护一方,有所作为啊………。 老人断断续续说完这些话,就闲上了双眼。 四子跪地不起,泣不成声。 几天后,儿子为老人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方圆几十里的乡邻乡里和烈公的后人披麻戴孝,将烈公葬于樊城。 “十虎”建义门 分居广济各地的四兄弟,对内族亲如一家,团结友爱,不分彼此;对外族和睦外族,礼仪相待,是当时最讲情义的大家族。 他们这种传承是有根基的,是骨髓里就有的。 自盛唐开始,在江州老家,义门陈就以以义治家,以义传家,家族出现了尊老爱幼,夫妻不离不弃,兄弟妯娌不争不妨,邻巷里陌不吵不闹的和谐景象。 据传义门陈养犬百只,同食一槽,共眠一室,其中一只脚拐,常眠于正宅屋顶,似一朵祥云覆盖着义门,白天每食,若一犬不到,则余犬不食。 皇帝闻之,驾临义门,做一百个米馍,放在地上,命家人唤犬来食,因非正食之时,只到99只,只见其中一犬含起一个米馍,向送馍人点一下头后,直往外走,余犬站于原地不动。宋仁宗等人随犬而行,含馍犬送馍给正宅屋顶之犬,送馍犬回转再向来人点头后,轻犬一声,则余犬上前将馍分而食之。 对此,皇帝惊叹不已。 狗都如此精诚团结,义气冲天,何况义门陈氏的人呢?这也许是当时统治者惧怕危及政权,就将陈氏家族的三千余人,分散到全国各地的真正原因吧。 友琦,友璋,友亮、友珪四兄弟在当地很有名气,人们称四兄弟是“四条龙”。友琦在太东乡建有“回龙庵”,友璋在连山寨建有“卧龙庙”,友亮在南溪建有“龙王庙”,他们在广济与佛结缘,开基创业,镇守一方,护佑天下太平,保我百姓无恙。四兄弟又生养了十个儿子,一个个身强体壮,忠孝两全,论文有文,论武有武,有的性情刚烈,有的温柔似水。小叔子友珪,玩世不恭,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虽然是当地的“文曲龙”,但生性桀骜,一生只娶不生,故膝下无子。大伯家的千六、三爷家的千八,都争着要到小叔家当嗣子,伺候叔婶,小叔子性格倔犟,总是赶他俩回家,但千六和千八就是不走。此事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 有一年,友琦的小孙子念十九到江西江州、福建上杭等地讲学归来,谈到全国各地修义门楼的事,没想到正合爷爷心意,他说:“九儿,你在外见识多,明天,我召集大家商议,你现在就做个方案吧。” 当夜,念十九就把方案弄出来了。 但在哪里修建?资金哪里来?材料从哪里选?不动则已,一动就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第二天一大早,家族的老老小小都齐集梅陂里的陈氏祠堂,大家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的商讨着,关于义门楼选址一事。友璋,友亮,友珪一致表示:大哥一直居住在梅陂里(现在的陈其大垸),此地依山傍水,交通便捷,实属风水宝地,要修建的话,就在此地! 长辈们言词确凿,十个儿子和孙辈们也都纷纷表示赞成。 接着又商讨了石材的选择和牌坊上文字的撰写和雕刻诸问题。 千三一向豪放直爽,他说:“石材归我负责,我垸背后的山上石料质地坚固,而纹里间暗含金线,雕刻后特别美观。” 千三的儿子俊杰是当有名的“帅哥”,他不但身强力壮,而且对石料颇有研究,他说:这种石材的确非同一般。 大伯 友琦虽然书读得不多,但对于题词和对联十分看重,请谁题词?谁撰写?我陈氏大家大户,必须要讲究。他磕了磕长长的烟杆,不停地征求大家意见。 “您自己写个对联吧。” “小叔最有水平,叫他写。” “要不派人上京城,叫皇上为俺义门陈再亲笔写点什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会场上气氛十分浓烈热闹。 千七捋了捋须发,慢条斯理地说:“修建义门楼,此乃吾族之大事矣。依愚之见,莫如先到江州老家看看,再作定夺。” 友琦大伯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择日派念十九再去江州一趟,一是给老家作个报告,二是看能否带幅佳联回家。 最后关于筹集资金,建设工期等事宜,大家都纷纷出谋划策,最终确定了各方面的负责人员。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天空。开了一整天的会,大家没有丝毫疲倦,为了家族办一件大事,每一个人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会议终于结束了,大家又要各奔东西。大伯友琦家的门口,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大家相互拥抱,作揖,依依不舍,互祝平安。 按既定方案,念十九从江州老家带回了两点意外的收获,一是老家族长亲自书写了“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的义门楼对联,二是正好遇见,在江州巡视的京都提督大人,在族长和众人的请求下,他欣然提笔书写了“赐勅义门”四个大字。 念十九兴奋得一宿没睡,一溜烟赶回了广济老家。 一个月后,十千户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像要过年一样,在梅陂里吃住,不分昼夜,不分长幼,抬的抬,挑的挑,在各位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一座气势恢宏,古香古色的陈氏义门楼终于顺利竣工。 特别是高悬在义门楼上“赐欶义门”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犹如一道闪耀光芒的星辰,激励着陈氏族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作者简介:陈国臻,男,湖北省武穴市人,武穴市义门陈文化研究会成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联系电话:18986759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