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百万”究意是一个人名字,还是经商的商号,已无据可考,在1989年修定的熊氏族谱仅有这样一段文字。“大清皇时传说,羡勤之祖曰‘百万家财,奏报皇上赐封为员外之家,流名万世,继传后代’”。“旧时号称‘百万财富’,至少有三百万财力作支撑。一百万奉献朝庭,一百万用于商业经营,一百万用于当地老百姓公益事业”。
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龙坪镇下街仍然保留着一大片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那是清康乾盛世留下来的杰作,仿佛是一处清代建筑博物馆。 龙坪镇下街56号是龙坪镇清代富商“熊百万”一族的老宅遗存,熊家大屋曾作为电视剧《此碑无文》的拍摄现场,而名躁一时。现存熊家房产以龙坪镇下街56号熊家大屋为中心一字排开共有4栋,每间房屋建筑格局大致相同。
由外观之,徽派建筑,虎虎生威。进门仔细察看,熊家大屋,一进五重三个天井,红沙石作墙基,墙脚垫以黄金白银,梁柱门窗雕龙画凤,格调雅致,石雕木雕砖雕随处可见。地面是清一色的正方形青石地砖,拼成有规则的图案,豪华气派;历经300余年仍然独领风骚,门面临街有跑马楼雕花栏杆,家中见日月(有天井),屋内有乾坤(有戏台)。冬暖夏凉,气清日朗。有道是“国运昌盛,家声丕振”。
熊家大屋建筑时间大概与龙坪镇鼎盛繁荣时期相吻合,西边一栋屋内天井上方的青砖墙面上,有一块刻有康熙五十三年的文字,字迹清晰可鉴。据熊氏后裔,今年84岁的熊笙荣推断,青砖所示时间就是熊家大屋建筑时间。解放前龙坪镇下街房产十有八九属熊家。解放后民族资本家改造,熊家房产,悉归公家,所有房契都在龙坪房管所,当然房产所有权不属熊家。文革时,熊家大屋共有21户居民租住。 据清乾隆十七年修定的熊氏宗谱载:“熊氏一族乃轩皇高阳之苗裔,周成王时,楚匕王(熊绎)江陵(湖北秭归)建都立国,毕路蓝缕,始开楚地”。谱曰“吾族起自炎皇,显于楚匕王,秭归创基业,千秋万代到如今”。据此得知熊绎实荆楚熊氏之始祖,楚庄王称霸于春秋。熊氏渊源于楚,乃炎黄子孙,王胄之后。熊氏一族从宋高宗时由江陵辗转济邑(广济)至清乾隆时已有20余世。而龙坪镇“熊百万”一族是由江西南昌于明末清初迁居龙坪镇。
明清时龙坪米木绒三业兴旺熊家财富累积主要来源于黄广稻米,经长江辗运江南,再经运河北上。
“熊百万”本是羡勤之祖父浑名(外号),以后泛指熊家大屋主人。现存世唯有砌石村凉亭有清乾隆34年龙坪熊百万捐建字样。龙坪熊氏一族为国尽忠,为民尽责,世代裔孙,秉承耕读为本祖训,商界奇才居多。为维持贫困乡邻生计,“熊百万”常为他们提供食宿,灾年“熊百万”开仓放粮,福泽桑梓,义名流芳。壮年时因公务偶见砌石村有一凉亭,乃龙坪熊百万于清乾隆34年捐资修建。原来凉亭位于旧时龙坪至县城梅川的一条古道的中央,为方便过往行人避雨纳凉而建。
旧时长江流经龙坪,呈多条支流曰:“九江”,而今九江市旧称“浔阳”。明朝永乐二年(1404)朝庭派部臣监筑江堤,上起盘塘,下迄黄梅,新开口的民堤、民垸连并,绵亘90余华里,至永乐4年堤成,时称“皇堤”。这条江堤称广济堤段,武穴以上称盘塘堤,下称青村堤,自从上而下共有13棚。堤成之后每年按亩计派役培修,现龙坪“皇堤”仍留有痕迹。解放后学大寨用“皇堤”土填“龙荡”,“皇堤”旧址位于龙坪镇牌楼下至李德垸,再至朱河垸连成一线。
由于武穴新矶、郭祥将江流摆向南岸。江北龙坪镇在长江故道形成,乾隆53年(1788年)长江发大水,近龙坪段(黄花、李林、宝赛)3处棚段浸溃。龙坪“熊百万”捐修的是现黄广干堤靠近龙坪镇一段,明朝“皇堤”在龙坪镇境内一段报废。黄广大堤对于保障下游黄梅及安徽省宿松太湖、望江、怀宁等县免遭洪水决堤下泄之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龙坪熊氏一族后世子孙显达。从政治明星到军界将军,学界泰斗,商界奇才,比比皆是。
熊罗祥,文革前是空军雷达部队办公室主任(少将军衔),毕业于西安军事学院,后在北京军事学院进修。他在北京空军大院的办公室,曾与林彪之子林立军办公室相邻。熊罗举,留美博士;熊菊珍,医学博士;熊筑云,地质教授;熊艳华,现任重庆市电视台长,曾是广济团县委,黄冈团地委工作;熊笙福,熊笙荣之子都是商界奇才。
熊氏一族,且富且贵,富有百万,贵有楚王血统,且仁且义,济百姓,利人民,皆善举。熊家大屋虽然物是人非,仍屹立于龙坪镇下街300余年,至今风雨不倒。看建筑之精美,可以想见熊家当年之繁华,熊家主人在商场之精明。至今龙坪人心中仍然燃烧着熊家情结,龙坪人在感叹熊家创业之艰辛的同时,念念不忘的是熊家主人的济世之德,只有福泽桑梓的仁商义贾才能流芳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