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坪的“N”种打开方式

[复制链接]
查看9240 | 回复0 | 2023-6-16 15: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坪的“N”种打开方式

文丨黄双双

千年古镇换新颜、罗垸爆红出圈的神奇密码……今年以来,以“龙”闻名的千年古镇换了个方式呈现在大众视野前,自中共十九大提出来乡村振兴以来,龙坪镇打造金会元故居、沙墩老街、红色罗垸等一系列代表龙坪的乡村示范点,给龙坪赚足了“面子”,大多数闻名而来的人都以这种方式打开龙坪的美景。

“龙”的故乡可不仅只有这点东西,那么请跟随我的视角以别样的方式打开千年古镇。


640.jpg

油面:沉甸甸的乡愁

“老板,你这是什么面?”“油面,龙坪的油面。”在武汉读书时的我一次偶然的机会吃到了在家乡的远近闻名的特色面食——油面。小时候依旧记得在课堂上恩师说过:龙坪油面,人人想念。

龙坪油面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民间传说清代金会元当翰林检讨时,将家乡的油面带到京城献给皇室,皇帝食后大悦,从此“龙坪油面”便成了宫廷贡品,名声响彻海内外。油面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熟后不沾不黏。制作油面有一门独特的工序,制面师傅需要五更起床将头天下午揉好的面条,揭开油面钵,然后一串串将面条上架,再整架地扛到晒场。如果刚好碰上好天气,那可就有眼福了,制面大户晒面场上的油面在阳光下的照射下,四月天的微风吹拂而过,整个晒场似江面的水,波光粼粼,格外耀眼。

在家里有这样的说法——妇女坐月子,吃龙坪黄鳝油面补身子。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油面是在大舅妈怀孕时候,外婆煮黄鳝油面给大舅妈吃,有幸吃上了一口,后来每次去外婆家,都嚷嚷着要外婆煮黄鳝油面吃。时隔多年,在外求学吃到小时候的味道,这份乡愁不知不觉从眼角流到了脸颊。


640.jpg
乡风:质朴的乡土味

你如果来过龙坪罗垸等地打卡,在这玩上一天,回家可能会发现不仅没花钱,还会带回一堆土特产。在龙坪的几个示范点村走出来都是田间地头,正值六月时,龙坪的西瓜,香瓜……各种农民伯伯栽种的瓜食都熟了,不得不说我家乡的香瓜,小而甜,一口下去香瓜的清香味会“溅”在空气中。

幸运的话,在农忙时碰到农民伯伯在田头休息时吃香瓜,则会问:“后生,你外地来参观我们古镇的吧?吃不吃香瓜,我们这香瓜不好吃我还不给你吃嘞”!当你在农民伯伯热情招待下,吃着美味的香瓜,谈论着咱们龙坪的美景,走后会发现你的车里会多上一袋打包好的香瓜。礼物不贵重,却是我们龙坪人实实在在的待客之道!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在我们龙坪有很多好婆婆之家、好媳妇之家、党员之家、最美庭院、创业标兵等家庭。这是通过我们的“垸子夜话”活动现场投票共同评选出来的典型模范,在本就质朴的村民基础上,加上科学地引导村民传承乡风文明,人人争做榜样,乡村的氛围自然是更加和美。导致更多人来龙坪打卡,体验“乡土味”的乡风。



0.jpg

文化:独特且多元化

你可能听过浙江是文化大省,我们龙坪也是文化小镇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龙坪有德治文化、商埠文化、红色文化,在每一种文化的发掘下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走进花园社区上街,有这样一座青砖黛瓦的古宅,在屋内有“三更妙语传佳话,千年龙坪母鸡啼;公鸡不啼母鸡啼,啼得我儿会元回”的故事,这里则是我们德治文化故事主角金会元的家——金家大屋。传说当时皇帝在此过夜,我也曾遐想过:皇帝会住在哪间房子?可惜精雕细琢的门窗终敌不过时间的魔手,让人找不到答案。只见堂上高悬“三楚典型”一匾,传说是一代廉吏于成龙巡视湖广,欣闻金德嘉先生告老还乡,因久慕会元厚德,特绕道拜访,赠金匾“三楚典型”以示敬意。

走过幽巷长街到花园社区下街,来到下街头56号的熊家大屋,这里相比金家大屋,布局更加宽敞,装饰更加华丽,不愧是好助人为乐的“土豪”。外号“熊百万”被人记住不是什么稀罕事,民间传说熊家主人在商场的精明,但最让小镇人铭记的却是他们济世之德:龙坪坐落长江边,难免有水患,熊家捐巨资加固龙坪段的长江干堤,提供住所、粮食给难民;每逢节日和灾年熊家必定开仓放粮福泽乡邻,在民间担起保一方百姓平安的责任。


640.jpg


驾车穿过新修的柏油路来到朱河村罗垸,垸厂口竖立着一个大大牌匾——中共广济县委诞生地。进入垸场则是一幅幅枪林弹雨的画面,在垸场中间有一间中共广济县委诞生地纪念馆,据历史考证,这里可是当时广济县与敌人斗争之地!在这里出过胡乔甫、胡藩、黄湘等为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40岁,最小的18岁,站在纪念馆里,心中难免掀起涟漪,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心动不如行动,了解一个古镇的最好方式是走进去体验。在龙坪,除了笔者介绍的三种打开方式,我相信你会解锁更多的打开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